自主研发海雾观测仪器亮相北极科考【新资讯】
自主研发海雾观测仪器亮相北极科考
本报讯(记者黄辛)近日,在白令海公海区域上,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释放了装载着海雾观测仪器的探空气球。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雾观测仪器首次亮相北极科考。
据了解,本次北极科学考察首次将业务化调查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并在北极试用一些国产新型设备,包括无人冰站、滑翔机等。“此次试用新设备,将检验我国海洋观测设备研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为建设北极海域观/监测网作出贡献。”中国第9次北极考察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魏泽勋说。
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极地考察活动。这次考察将以“雪龙”号船为平台,推进国家北极业务化观/监测网建设。科考队领队朱建钢介绍,本次考察将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北冰洋高纬海区,开展海洋水文与气象、海冰、海洋地质等方面的业务化观测,系统了解北冰洋重点海域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特征,获取北冰洋中心区重点海域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掌握多尺度海—冰—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特征等。
据悉,本次考察将对以海洋环境放射性核素、海洋微塑料、海洋酸化为代表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展开深入调查。魏泽勋表示,“本航次加大了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关注,与以往北极考察航次相比,此次考察时间更紧、任务更重,因此不少考察任务是多学科交叉或联合”。
长期以来,大量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大气进入北冰洋,引发海洋酸化现象。这使得蛤蚌、海螺等钙质外壳生物难以生存,对北冰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近几年,海洋酸化在北极较为严重,我们将在这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科考队首席助理雷瑞波说。此次考察队邀请法国、美国科学家乘坐“雪龙”号船,以航次共享形式开展海洋酸化等课题的科考,并与我国科学家共享数据信息。
据悉,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7月20日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程,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预计今年9月下旬返回上海港,航程12300多海里。
《中国科学报》 (2018-08-01 第1版 要闻)